真武湯加減治多病
〖組成〗 茯苓 三兩[9g] 芍藥 三兩[9g] 白術 二兩[6g] 生姜 三兩[9g] 附子 炮去皮,一枚,破八片[9g]
[本方特色]
姜術苓三藥培土制水,附子溫壯腎陽,“釜底加薪”使散者散,利者利,健者健,已停濕邪得以排出。諸藥配伍,溫脾腎,利水濕,共奏溫陽利水之效。 臨床應用中無論是外感和雜病,急性病和慢性病,如慢性腎炎、心源性水腫、美尼爾綜合征、眩暈等,凡屬腎陽虛衰,水氣泛溢的病證,用真武湯加減,必能取得很好的療效。
臨床報道:
用真武湯加丹參、紅花等,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,效果明顯。
用真武湯治頭痛;附子12克 茯苓18克 白術9克 生姜12克 白芍9克 桂枝6克 炙甘草6克 服藥6劑后,頭痛明顯減輕,改服苓桂術甘湯4劑而愈。
用真武湯治肋痛;一劑而愈。
用真武湯治心動過緩:處方:紅參10克 制附子10克 生黃芪20克 茯苓15克 白術10克 白芍10克 桂枝10克 炙甘草10克 生姜10克 矚文火久煎1小時,取濃汁溫服。該患斷斷續續服用真武湯加味近200劑遂至痊愈。
摘自且醫 學教 育網www.med66.com ­
用真武湯治頸椎病;處方:茯苓12克 白芍10克 生姜10克 白術10克 炮附子6克 結果,服藥三劑,頭暈即減輕,他癥變化不明顯,故于前方增炮附子為10克,并加桂枝10克 炙甘草10克,續服一周,肩背疼減。后漸增附子用量至15克,服兩月諸癥皆消。用真武湯治療腎功能衰竭的患者而取效。證見惡心,嘔吐,腹部脹滿,頭暈眼花,腰膝酸重,小便色黃量少,全身呈凹陷性水腫,下肢最重。檢查:血壓200/100mmHg,非蛋白氮242mg0/0,尿蛋白+++,僅服本方10劑,非蛋白氮降至93.3mg0/0,水腫近于消失,繼續服用本方并兼用金匱腎氣丸,出院時癥狀完全消失。
用真武湯治療肝硬化(一度懷疑肝癌),治療過程詳見名方真武湯。結果,此人共服30劑而愈。隨訪至今沒見復發用真武湯治療有風濕病史和腰椎間盤突出多年。
制附子15克 茯苓25克 白術25克 黃芪20克 麻黃10克 細辛5克 黃芩12克 白芍30克 甘草12克 生姜15克 烏頭10克
用法:將烏頭用蜂蜜2兩加水先煎半小時左右,再同其它藥物一起熬一小時,分5-6次溫服。
二診,服上藥三劑,疼痛、汗出、短氣都有減輕。續服三劑。
三診,下肢轉溫,疼痛大減。納食仍然不多,心下痞硬,舌淡紅,苔白根膩,脈沉。與真武湯合《千金》防己湯化裁。
制附子10克 茯苓20克 白術25克 白芍20克 桂枝15克 生姜15克 甘草10克 烏頭5克 黨參20克 木防己12克
用水醋各半,同煎1小時,分5次溫服。
結果,共服藥12余劑,疼痛再未發生。只是腰部有時著涼后,稍有酸疼而已。與藥酒鞏固用真武湯治療;懷胎九月,周身浮腫,高血壓。治療過程詳見名方真武湯
用真武湯治療“慢性支氣管炎、肺氣腫、肺源性心臟病;”
慢性咳嗽二十余年,十年來氣促,動則尤甚,近年來稍受涼即咳嗽、氣急加重,伴心悸、胸悶,且時有尿少,下肢浮腫。曾住院檢查,診斷“慢性支氣管炎、肺氣腫、肺源性心臟病”。近十天來咳嗽、痰多、色白、絡痰不爽,動則上氣,神疲心悸,小便少,足腫,大便溏薄,納谷不香,四肢及背部寒冷,不欲飲水。舌苔白滑,質淡紫胖,脈沉細數。證屬年高久病,心陽虧損,脾腎兩虛,痰濁戀肺,水氣凌心,治以溫陽利水,宣肺化飲。
處方:熟附片15克(先煎)、白術9克、茯苓12克、桂枝9克、白芍9克、生姜9克、炙麻黃6克、白芥子9克、葶藶子18克、炙甘草9克三劑。
二診:藥后尿增,肢腫稍退,咳痰均減,咯痰較暢,氣急如前,尚有胸悶。苔脈如前。原方加栝蔞皮9克,四劑。
三診:肢腫盡退,咳痰明顯減少,上氣漸平,神疲納呆未改善,苔已化,脈較前緩而稍有力。治予溫陽健脾,佐以養心安神。
處方:熟附片15克(先煎)、桂枝9克、白芍12克、茯苓9克、白術9克、陳皮4.5克、半夏9克、黨參9克、麥冬12克、五味子6克、炙甘草9克七劑。
用真武湯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;
方用:炮附子15克、茯苓30克、白芍15克、白術15克、桂枝15克、干姜15克、潞黨參15克、甘草12克、黃芪30克上方加減共服57劑,疼痛消失,溫度色澤基本恢復正常,跛行基本消失,趾甲汗毛開始生長,腂動脈、足背動脈跳動恢復,傷口愈合。治愈及恢復工作。
用真武湯治療水腫:制附片10g,茯苓15g,白術15g,白芍 12 g,鮮生姜 3片。詳見名方真武湯隨訪3年,病者康復如常。
用真武湯加味治眩暈:制附子10克 茯苓20克 白術15克 白芍10克 生黃芪20克 遠志10克 靈磁石15克 生姜3片,矚其久煎,每日分兩次服。 服前方10劑后,眩暈已止,精神好轉,四肢溫和,飲食正常,大便日一行,成形。脈緩有力,舌薄潤。改用六君子湯,調理善后。隨訪多年,身體健康。:
用真武湯治心動過緩 心動過緩屬氣虛陽虛者居多,或兼見痰飲,治療有益氣通陽、溫陽化飲等法。臨床所見陰虛者少,但可見心律不齊,心電圖示心動過緩,未見心實質病變。用益氣通陽法,或溫陽利水法可獲效。
處方:紅參10g,制附片10g,生黃芪20g,茯苓15g,白術10g,白芍10g,桂枝10g,炙甘草10g,生姜3片。囑文火煎1h,取濃汁溫服。服10劑后明顯改善癥狀。后因病者下鄉,在老家繼續服上藥,隔日1劑,共服120余劑。全身情況良好,遂停藥。隨訪至1994年,病情穩定,未見復發。
用真武湯治療高血壓 高血壓病,一般多為肝腎陰虛,肝陽偏亢所致,治療多以滋水涵木、平肝熄風為主,臨床上腎陽不足,水氣上凌,用真武湯溫降高血壓者,極為少見。因為溫藥可使陽升,通??墒寡獕荷?,不可猛浪。所以,必須慎于辨證,掌握陽虛的辨證要點。其臨床特征,應有全身性惡寒或兼有眩暈、浮腫、便溏等,脈應虛弱,舌苔白滑,舌質青淡,如有上述特征,用溫降高血壓的方法是適宜的。
真武湯加味:制附片10g,紅參6g,茯苓20g,白術10g,白芍10g,生黃芪15g,牛膝10g,靈磁石15g(先煎),生姜3片。每日1劑,試服2劑。
服上藥2劑后,病者精神明顯好轉,自謂全身有一種溫煦之感,食欲增進,小便量增,浮腫消退,血壓20.2/10.7 kPa ,脈沉緩有力,舌苔薄白。囑守方5劑后,其病如失。脈沉緩有力,舌苔正常,血壓18.0/10.0 kPa 左右,遂停藥觀察。半年后隨訪,未服降壓藥,血壓正常。按:臨床上用溫藥降高血壓是針對“腎陽不足,水氣上凌”的病機,溫陽利水,使之陰霾四散心陽振奮,腎水平持,使失調的陰陽趨于平衡,血壓自然恢復正常。盡管此種病例少見,但一旦遇有,非用溫降莫效。又因其與肝陽偏亢,迥然有別,故必須嚴格掌握,不可粗疏。 用真武湯治療風濕性心臟病,由于風濕的緣故,長期緩慢地對心臟功能的損害,病者身體的虛衰是無疑的。臨床所見,此類風心病陽虛者居多,用溫陽藥治療是符合病機的。用真武湯治療“肩周炎”處方:制附子15g,茯苓45g,白術30g,芍藥45g,生姜45g,以水600ml,煮取300ml,煎湯3次服,日服1劑。自述服藥三劑后諸證大減,偶感筋肉跳動。此為余邪未盡,陽氣未復。故按原方再服3劑,方法如前,藥盡病愈。
用真武湯治療小兒慢性腹瀉,療效甚好處方:熟附片9g(另包,先煎40分鐘,后入它藥),干姜3g,白術3g,白芍6g,茯苓6g。水煎服。以上劑量乃5個月至一歲患兒所用,若小于5個月或大于一歲者,可按配方比例或減1/3量,或加1/3量。
真武湯能同時治療高、低血壓單用真武湯:附子10.0 白芍10.0 云苓15.0 蒼術10.0 生姜15.0頭煎次煎混合后分兩次溫服,每日一劑。三日后血壓160/90mmHg心悸`頭暈減輕,繼服十劑,諸癥全愈,血壓140/80mmHg,停藥。一年后,再次串親戚,測血壓仍140/80mmHg。
用真武湯治療自汗癥[植物神經功能紊亂] 藥用制附子30g(先煎),生姜30g,白芍30g,白術20g,茯苓30g。1劑,煮取1000m|。頻頻飲之,1日飲完后汗出稍止。改用小劑量。炮附子、生姜、白芍、茯苓各12g,白術8g。日1劑。又服4劑熱退身涼,汗止神復。半年后隨訪,自汗未再復發。
用真武湯治療眩暈案
用真武湯加減。藥用制附子15g(先煎),白術20g,白芍15g,茯苓30g,澤瀉15g,半夏12g,生姜30g。用2000ml水先煎附片半小時以上,再加入其他藥,煎至600ml,分3次飯前半小時服,1日l劑。服1劑后諸癥均減。2劑后眩暈大輕,嘔吐,動悸,汗出瘥。守原方又服3劑,欲食,肢溫。前方共服5劑,病瘥。隨訪1年未復發。
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!
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,提供中藥大全、中藥百科、中藥方劑、中藥飲片、中藥材價格、中藥材種植、中醫養生、中醫藥膳、中醫按摩、中醫方劑、中醫推拿、中醫針灸、中醫減肥等信息。
免責聲明:本站中藥百科、飲片、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,不能用作具體藥方,使用前請遵醫囑!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、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,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、真實。業務及友情鏈接:2871960833
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(寧)-經營性-2018-0003 (c)2015-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