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社會崇尚以瘦為美,但要知道,自身生命自然形成的形體胖瘦程度,往往最適合老年人本身,只要不是過胖、過瘦或乍胖、乍瘦,再定期做好體檢,就不必苛求某種體型。健康才能帶領老年人走向長壽。
【瘦不一定就健康】
雖然過度肥胖確實多數伴有疾病,但不能簡單地說胖就不好。相反,瘦未必壽,胖點很正常!劉羽指出,除個別的極端例子,比如胖得動不了,其他BMI指數在健康值的邊緣或是適量超過者,即使各項指標稍有偏高,多數也是因機體正常的退化、代謝的減弱所致,其實都無須像劉奶奶那樣刻意去節食減肥,更不必“談胖色變”。
劉羽認為,老年人由于體質特點、生活習慣、精神情志、所處環境、有無疾病等各不相同,體形必然有所不同,甚至存在較大差異,這是生命的個性化特點。老人從眾心理尤重,見到別人瘦得精神或者胖得富態,往往千方百計要與之看齊,這恰恰違背了生命活動規律。不少人自中年始,由于生活習慣的變化和衰老帶來的脂肪代謝能力的改變,身體會“發福”,皮膚、肌肉會出現松弛,這是正常生理現象。因此,老年人不要刻意追求“泯然眾人”,只要自身體重在正常范圍之內即可。
【太瘦導致免疫力急降】
78歲的劉奶奶兩年前身體還很硬朗,1.65米的個子體重一直都保持在55公斤左右,精神也很不錯,一年到頭很少病痛。前年體檢查出血脂接近正常高值,醫生認為不要緊,老人便沒往心里去。但今年年初例行體檢時,劉奶奶的體重達到61公斤,除了長胖,還測出尿酸、血脂和血壓都有點兒偏高。老人家這下可緊張了,她尋思:都說“有錢難買老來瘦”,可自己不瘦反發胖,看來不是好苗頭!因為,她那一向身體偏胖的老伴多年前就已患上高血壓,需天天吃藥,十分麻煩。
于是,劉奶奶主動調整飲食起居習慣,一日三餐不吃肉,幾乎天天青菜豆腐,連平日最愛吃的魚類和海鮮也都不碰,口味清淡得令老伴都替她擔憂。劉奶奶堅持“清淡度日”,半年多后體重降到56公斤左右,可她卻高興不起來,因為她明顯感到體力明顯不支,抵抗力明顯下降。往年頂多患一兩次感冒,可今年她已接連患了四五次感冒,而且比以往容易疲勞,有時還頭暈。最近,家里人看她瘦得沒精神,擔心她身體有病變,再次帶她去體檢。結果,老人家雖未出現器質性病變,但卻被診斷為嚴重營養不良。
【“老來瘦”的忠告】
“老人家瘦了十幾斤,卻落得個營養不良抵抗力急降,大病雖未有,小病卻不斷。這么下去怎么可能長壽?”重慶市江津區中醫院脾胃病科主任劉羽認為,這些年對肥胖的危害宣傳其實有些“過火”,經常有夸張肥胖危害的言論出現。
劉羽指出,古人所謂“千金難買老來瘦”是有特殊語境的。在農耕社會,絕大多數人都過著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生活,長年累月的勞作以及有限的物質條件,肥胖的人并不多,一般是家境富裕,上了年紀不用干活又吃得好,相對養尊處優,吃得多動得少者才較有條件發胖。這些人正應了《黃帝內經》中對胖人得病的解釋:“氣滿發逆,甘肥貴人,則高梁之疾也。”說白了,“肥貴人”有病是因過食肥甘厚味、久坐少動所致,而“老來瘦”更多是針對這類人所提出的忠告。
【發?!?/strong>
劉羽指出,古人并不認為長胖就不好,反而稱之為“發福”。以前見面拉家常忌言人瘦,因為瘦并不太吉利,甚至是日子不好過、有病的表現。古人更視體胖為“有福氣”。但這種觀念現在為何少有人提?這是因為現代社會物質生活豐富、機器使用大規模代替粗重勞作,好逸惡勞、養尊處優的人大大增多,胖人越來越多見,自然也不稀罕,更少人再以“胖為貴為福”了。
劉羽指出,古人認為瘦不吉利甚至有病其實不無道理,胖瘦確實能反映一個人身體臟腑功能的強弱。引用金元名醫的李東垣所著的《脾胃論》,從中醫的角度解釋稱:“脾胃具旺,則能食而肥;脾胃具虛,則不能食而瘦。”一般內臟功能好,對吃進去的東西能吸收正常的人才會長胖,反倒是那些多吃都不胖的人,有必要好好地調理臟器功能,甚至需查查體內有無隱疾。
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!
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,提供中藥大全、中藥百科、中藥方劑、中藥飲片、中藥材價格、中藥材種植、中醫養生、中醫藥膳、中醫按摩、中醫方劑、中醫推拿、中醫針灸、中醫減肥等信息。
免責聲明:本站中藥百科、飲片、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,不能用作具體藥方,使用前請遵醫囑!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、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,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、真實。業務及友情鏈接:2871960833
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(寧)-經營性-2018-0003 (c)2015-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