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海參的簡介】
海參,屬海參綱(Holothuroidea),是生活在海邊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動物,距今已有六億多年的歷史,海參以海底藻類和浮游生物為食。 海參全身長滿肉刺,廣布于世界各海洋中。我國南海沿岸種類較多,約有二十余種海參可供食用,海參同人參、燕窩、魚翅齊名,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。海參不僅是珍貴的食品,也是名貴的藥材。據《本草綱目拾遺》中記載:海參,味甘咸,補腎,益精髓,攝小便,壯陽療痿,其性溫補,足敵人參,故名海參。海參具有提高記憶力、延緩性腺衰老,防止動脈硬化以及抗腫瘤等作用。隨著海參價值知識的普及,海參逐漸進入百姓餐桌。生活環境決定海參品質。
中文學名 海參
界 動物界
門棘皮動物門
綱 海參綱
屬 海參屬
英文名 Sea Cucumber 蝦池養殖 利用現有蝦池,投放瓦片、石頭、舊輪胎等作人工參礁,供海參棲息。 幼參投放密度為體長5厘米左右,每畝投苗3000頭~5000頭。 海參以參礁上附著的底棲硅藻、有機碎屑等為餌料。同時,可投喂人工配合餌料, 或投喂鼠尾藻、裙帶菜、海帶等藻類。 蝦池的水深應保持在1.5米~2.0米,夏、冬季水位要納至高位,以利海參順 利夏眠與越冬。 嚴禁施用化學消毒藥品、向蝦池排放油污等以防參體自溶。另須注意池水的溫度、 鹽度,納水時要密切注意參池周圍的水環境,保證池水的日交換量在10%~15%。 海上筏式養殖 海區潮流暢通,無大的風浪侵襲,無工業及生活污水的污染。 養殖時一般采用鮑籠、扇貝籠、塑料桶養殖,并大都與鮑混養。參苗體長為5厘米 左右,密度為200頭~300頭/平方米,吊掛水層在5米-8米之間,籠間距為3米~4米。 餌料為鼠尾藻、海帶或人工配餌。應隨著參個體的長大漸疏密度,并隨時檢查網籠的破損程度。 在臺風或風暴潮來臨前要及時將籠網下沉,以免造成損失。 海上筏養海參也可與藻類混養。 海底沉籠養殖 選擇潮流通暢、風平浪靜、無大量淡水注入的內灣海區,用粗鋼筋制成網籠,可為圓形,也可為長方形,外罩網衣,內放若干石塊(3公斤~5公斤/個)。 放養密度為3厘米~5厘米參苗200頭~300頭/平方米,餌料為人工配合餌 料或海帶、鼠尾藻等,根據情況可3天~5天投喂一次,也可一周一次。 日常注意網衣的破損情況,并根據海參生長的快慢及時疏密。
【海參的圖片】
【海參的做法】
清湯海參
原料:水發海參250克,水發玉蘭片25克,水發冬菇25克,香菜(用葉)25克,熟豬油25克,料酒15克,味精3克,鹽4克,香油1 10克,胡椒粉2克,鮮湯適量。
做法:
1、將發好的海參洗凈,順長向切成抹刀片,大的片成3片,小的片成2片;玉蘭片洗凈,切成片;冬菇洗凈,去蒂,破開;香菜 洗凈,清毒。
2、鍋內加水,澆沸后下入海參片、玉蘭片和冬菇片焯燙一下撈出,控凈水,盛在湯碗內。
3、將鍋架在火上,放入熟豬油燒至六七成熱,加鮮湯、料酒、味精、鹽,湯燒開后調好口味,撇去浮沫;將少許沸湯沖在大湯碗內,燙一下海參片,然后把湯潷回鍋內,燒開后再將鍋內湯盛于湯碗內,撒上胡椒粉,淋入香油,放上洗凈的香菜葉即成。
特色:柔軟鮮嫩,湯清味醇,滑潤爽口。 海參木耳燒豆腐。 保護眼睛除了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,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外,還要注意膳食平衡,做到粗細搭配、葷素搭配,保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 的補充,經常吃些有益于眼睛的食品。
原料:豆腐、海參、木耳、蘆筍、蠔油、料酒、蔥姜、紅椒。
做法:
1、豆腐洗凈,切塊狀。
2、海參剖開腹部,洗凈體內腔腸,以沸水加10克料酒和2片姜汆燙去腥,撈起沖涼,切寸段。
3、將鮮蘆筍焯水過涼待用。
4、鍋內放油煸香蔥姜,加豆腐,木耳煸炒,加入蠔油調味。
5、豆腐木耳入味后加入焯好的海參煸炒加鹽、雞精出鍋。
6、將焯好的蘆筍碼放在盤底,把出鍋的海參豆腐倒上撒紅椒絲即可。
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!
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,提供中藥大全、中藥百科、中藥方劑、中藥飲片、中藥材價格、中藥材種植、中醫養生、中醫藥膳、中醫按摩、中醫方劑、中醫推拿、中醫針灸、中醫減肥等信息。
免責聲明:本站中藥百科、飲片、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,不能用作具體藥方,使用前請遵醫囑!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、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,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、真實。業務及友情鏈接:2871960833
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(寧)-經營性-2018-0003 (c)2015-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